電力電纜直理敷設程序。挖樣洞一放樣一敷設電纜過路導管—挖圭一敷設電纜一試驗一竣工驗收。
一、檢驗電纜
除了環(huán)境溫度低于電纜允許敷設溫度之外,一般電纜老百姓提前搬運到施工場地,在搬運之前,核對電纜盤上標識,如電壓,截面、型號等是否符合工程設計書上要求,對無壓力的油紙電纜,需檢驗電纜盤的兩個電纜端頭的油紙和導線內是否有水分。檢查的方法是將油紙逐層沒入加熱到約150C的電纜油中,如有白沫翻出,表明電纜端部已侵入水分,需逐段督除。直至無水分為止。重新進行密封及加裝牽引端。
對有壓力的電纜,只要壓力計指示高于大氣壓,表明絕緣內并無水分,只需測量護層的絕緣是否符合要求。反之整盤電纜宜送回制查廠重新真空于燥浸油處理。
橡塑電纜檢查導線內是否有水分,若有,需用加熱干燥氮氣在電纜一端輸人,另一端用真空泵抽氣,進行真空及通干燥氣體去潮處理。|
二、穿越道路導管
電纜線路全長中經常需要穿越多處公共道路或橋梁等場所,為了避免牽引電纜時對公共交通的影響,橫越道路部分的一段事先需埋置多孔導管,導管頂部一般不少于地坪1m,導管孔數需留有50%的備用孔。
埋設橫越道路的導管,其中心線不論在平面和垂直方向均需保持直線,這就需要先挖出一半長度的橫斷道路電纜溝土方,在其上臨時鋪平通行鋼板,然后開挖另一半橫斷道路的電纜溝土方,證實溝中確無障礙物,能保持導管成一直線,而后搗澆所需混凝土導管,待養(yǎng)護堅實,服土填平后,再進行前一半長度的導管搗澆。
三、材料工具
為了編短為敷設電纜所開挖的電纜溝對公眾交通影響的時間,所需材料如電纜盤,電纜保護蓋板、標志牌,以及各類施工用具,如電纜滾輪。波水泵。牽引卷揚機、電纜盤支架以及安全遮欄牌等均需在敷設電纜前運送至施工現場。電動用具在搬運前嬰進行檢查,防止使用時失靈和贈誤牽引電纜時間。
四、人員組織
敷設電纜需要統(tǒng)一指揮又需明確分工,通常電纜A的管理為一組,土方的挖擁為一組,卷揚機牽引為另一組,此外設電纜接頭和測繪組。由于電纜線路較長,數設時務組間一般用步話機相互聯系。
敷設直埋電纜的技術標準有哪些?
直埋電纜的敷設,除了必須遵循敷纜的基本要求以外,還應符合下列直埋技術標準:
①在具有機械損傷、化學腐蝕、雜散電流腐蝕、振動、熱、 P9015S-0AWGI蟲害等電纜段上,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。如鋪沙、筑槽、穿管、防腐、毒土處理等,或選用適當型號的電纜。
②電纜的埋設深度(電纜上表面與地面距離)不應小于7O0mm;穿越農田時不應小于1000mm;只有在出入建筑物、與地下設施交叉或繞過地下設施時才允許淺埋,但淺埋時應加裝保護設施。北方寒冷地區(qū),電纜應埋設在凍土層以下,上下各鋪100mm的細沙。
③多并敷設的電纜,中間接頭與鄰近電纜的凈距不應小于250mm,兩條電纜的中間接頭應前后錯開2m以上,中間接頭周圍應加裝防護設施。
④電纜之間,電纜與其他管道、道路、建筑物等之間平行與交叉時的最小距離,應符合相關規(guī)定。嚴禁將電纜近距離平行敷設于管道的上面或下面。
⑤電纜與鐵路、公路、城市街道、廠區(qū)道路等交叉時,應敷設在堅固的隧道或保護管內。保護管的兩端應伸出路基兩側各1000mm以上,伸出排水溝500mm以上,伸出城市街道的車輛路面。
⑥電纜在斜坡地段敷設時,應注意電纜的最大允許敷設位差,在斜坡的開始及頂點處應將電纜固定;坡面較長時,坡度在300以下的,間隔15m固定一點,坡度在300以上的間隔10m固定一點。
⑦各種電纜同敷設于一溝時,高壓電纜位于最底層,低壓電纜在最上層,各種電纜之間應用50~100mm厚的細沙隔開;最上層電纜的上面除細沙以外,還應覆蓋堅固的蓋板或磚層,以防外力損傷。同一溝內的電纜不得相互重疊、交叉、扭絞。
⑧直埋電纜應具有鎧裝和防腐層。電纜溝底應平整,上面鋪100mm厚細沙層或篩過的軟土。電纜長度應比溝槽長出1%~2%作波浪狀敷設。電纜敷設后上面覆蓋100mm厚的細沙或軟土,然后蓋上保護板或磚,其寬度應超過電纜兩側各50mm。
⑨直埋電纜從地面引出朐, l`地面下0,2m至地上2m加裝鋼管或角鋼防護,以防止機械損傷。確無機械損傷處敷設的鏗銨電纜可不加防護。另外,電纜與鐵路、公路交叉或穿墻敷設時,應穿管。電纜保護管的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.5倍,預留管的直徑不應小于100mm。⑩直埋電纜應在線路的拐角處、中間接頭處直線敷設的每50m處裝設標志樁,并在電纜線路圖上標明。